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  • 暂无观看影片的记录
  • 清空

原创 还得是他们!沈腾、马丽一合体,什么都对了!

2024-11-16 16:54:43 0阅读

沈腾马丽合体,携手老搭档闫非、彭大魔导演,西虹市的故事又出新番。

熟悉的喜剧天团,plus版的欢乐。

来,展开说。

一,好笑就是王道、通俗但不低俗不媚俗

喜剧片第一要义当然是要好笑,《抓娃娃》就嘎嘎好笑,笑点非常密集。

是那种通俗意义上的好笑、成功。

我们太常将“俗”用作贬义词,指向格局不高、审美品味不行等批判,仿佛“一俗毁所有”,但俗和俗不一样。

《抓娃娃》足够通俗,但不低俗、不媚俗。

某种意义上,通俗更不易,要喜闻乐见,要满足种种不同群体不同偏好不同预设情境,要“俗”得处处乐处处喜,很难。

尤其是在如今高度碎片化、不同圈层高度壁垒化的情况下,“全民喜剧电影”属实越来越难画像。

但《抓娃娃》或许就是离标准答案最近的那个优解。

分分钟让人开心,“喜剧大片”终于来了。

说大片,一无大场面特效,二无大动作烧钱,成本看起来非常可控、非常不“大片”。

但喜剧团队的多年磨合,台前幕后黄金国民CP的默契,甚至是各路熟人上场客串时、未演先招笑既视感,都是没有明码标价但花大成本砸大价钱也未必能买到的。

某些桥段未必特别新鲜特别意想不到,但沈腾马丽往那一坐、那么一演,就是非常爆笑。

与其说这是一种莫须有的观众缘玄学,不如说是靠多年积累的炉火纯青的技能、深入人心的亲切形象,一个梗一个梗打下的喜剧江山。

我个人很喜欢的两段,一是奶奶和孙子二人的“巷战追逐大片”,二是葬礼“诈尸”。

前者将动作大片中常见的激烈追逐,放在“瘫痪的奶奶”和“震惊的孙子”身上,一个跑得心虚不已,一个追得怀疑人生,类型错位和情境挪移很好笑。

后者将角色的真挚情感,和场景的制式需求,放在冲突的两端、不停生发笑点,嘎嘎好笑,但又有点暖有点酸。

兵荒马乱、鸡飞狗跳,一团乱一团爆笑。

但乱中有章法、胡闹中有节奏。

如果说开心麻花这些年中逐渐逐渐陷入“高票房、低口碑”困境的作品,是在喜剧笑点和立意格局之间两难,是在一种关注和全民审阅之间失度,那么《抓娃娃》则找到了一条了不起的两全之路,嘎嘎好笑。

二,谐谑“爹味”大赏

《抓娃娃》根源上是《楚门的世界》式的经典架构模型,但执行端落在“东亚式教育”(或者说绑架)这个点上。

沈腾饰演的马成钢,乍看是通情达理的好父亲,平心静气引导孩子,实际骨子里爹味十足欠儿欠儿的,一手操控大骗局。

要穷养儿子,执行到丧心病狂的爆笑程度;雇佣庞大团队、整出一个“马继业版楚门的世界”。

这位“成功老爹”始终分不清,教育的用心良苦、掌控的恐怖越界,区别和界限在哪。

他装穷或者要爱,笑点都很足。

一双鞋子越撕越破越“咔咔就是往儿子眼前拼命凑”;

一头小毛驴想唱苦情戏跑着跑着就翻车。

一通算盘织成一张弥天大网,内核压抑恐怖而表层分分钟让人笑出画。

喜剧让人发笑,某些时候是建立在对缺点、短板甚至人性暗面的调侃或鞭挞之上,比如小丑作怪式行径,比如种种陋习或错误行为。

古典案例,比如莫里哀的经典喜剧时常讽刺种种可爱可鄙行径。

小品界的例子也数不胜数,比如宋丹丹“人山人海”的自我吹捧,再比如当年赵丽蓉老师吐槽那虚假的“宫廷玉液酒”。

《抓娃娃》用了一套更系统更宏大的范式,但某种程度上,根源依旧一以贯之。

沈腾的角色爆笑,一层是“假”的错误感、错位感和喜感;你知道他是不对的、他要穿帮,看他竭力“圆”出种种闹剧很好笑。

另一层则是“爱和教育”在爹味浓郁的东亚语境中,左右摇摆不得其法的“去威权感”,在谐谑中解构爹味嘲笑爹味。

当然,若只说是爹味可能很狭隘,《抓娃娃》指向的是更广义的“安排式教育”、捆绑式灌输式人生观。

沈腾饰演的老爹并不完全招人厌;一则,在喜剧的倒霉喜感中消解掌控阴影的负面观感。

二则,这是一个“控制和爱”“教育和捆绑”并置的双轴故事。

马成钢离大谱,搞了十几年假的穷日子,现实中这种规格的富豪不会如此看中考清北一条路,但这些都不重要。

重要的是他体现着一种不自知的纵贯感,新旧时代交替、寒门豪门际遇堆叠。

他未必是享受当土皇帝主宰别人人生。

他的“爹味”中,更多渗透着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惯性,而非由此获得情绪代偿的主动剥夺感。

你看,最有国民度的喜剧人之一沈腾叔叔,承担的是“哈哈哈看他那瞎折腾的爹样儿熊样儿”的被谐谑、被调侃、被解构的功能,这一点也是《抓娃娃》故事内核棋高一着的锚点。

三,一点留白

影片中马继业(史彭元饰)终于走到楼下的幕后控制室,电梯如牢笼,警报尖锐响起、猩红示警的灯光明明灭灭,都是他人生困境的具象化。

好似牢笼、好似监狱,非常直观。

一众人等在长长的暗暗的甬道中对峙,马成钢咔咔说完他掏心窝子的话,银幕里全场寂静、银幕外整个影厅也鸦雀无声,我莫名替主创紧张“完了,这儿得说什么”。

老父亲上价值上情绪架到那儿了,氛围到烘托到位了,编剧安排孩子说什么才能接得住压得住?才有“往上升华、往内共鸣”的真金句效果?

而电影里此处真实的处理是不说

儿子马继业回头,唏嘘看着,有很多话想说但一个字也说不出。

这一笔留白,挺厉害。

我最喜欢《抓娃娃》的地方,是故事对这一层很复杂很难说的内容,不是生硬说教、也不是煽情圆满大结局,早在揭开真相之前、从最开始的喜剧第一环就已经开始,用密密麻麻不停笑点让人笑,但又不是空心笑。

此外电影也不能算硬上煽情大和解。

彩蛋里儿子看见矿泉水瓶便加速,满脸笑容满兜瓶子、灿烂跑在阳光下。

很喜欢这一笔,一则是笑点,“加速了加速了但拐去捡瓶子”,冷不丁又让老爹失望一回;

二则这是对欺骗式教育的打脸呼应,马继业并未培养出了不起的商业头脑,但培养出了儿子对捡瓶子的“血脉觉醒”和真爱。

三则,这又是对“控制欺骗和爱”的双面属性的回应,孩子始终生活在父亲的谎言和操控中是真,但过往有亲情有快乐有温暖也是真。

彼时马成钢偷摸包场捡破烂,如今马继业跑步成绩不顶尖但愉快捡瓶子,无论是富有四海还是真沦落,在马继业心中“一家人温情和谐在一起”就是真快乐。

比起继承家业的富二代,他更愿意明媚捡瓶子奔跑在阳光下。

不想等风筝,想当风。

直观上看,这是对老爹的反叛;

拉远一点看,这是对东亚式亲子关系的一点腹诽与留白。

事实上,个人一直觉得传统的狭义的东亚式亲子关系很不“亲子”;与其说是“亲子”,不如说是纲常。与其说是教育,不如说是规训。

古老的儒家余威、切近的鸡娃浪潮,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代人的“东亚式娃娃被控制”的一生阴影。

《抓娃娃》老爹一笑而过一句吐槽便罢的结局,显得过于温情脉脉;在喜剧中找答案未必现实,但喜剧能发现问题表达问题斥责问题,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步。

满堂大笑、照见“错误离谱行径”的可笑;

一点留白,照见“不知该远该近”的共鸣。

*
*
*
*